8月9日,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调研成果发布暨投资交流促进会在京举行。会议以“融合创新 赋能未来 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从理论到实践: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河北省招商引资促进会联合主办,中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衡水桃城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办。《中国企业报》集团董事长、社长吴昀国出席会议并致辞。
以下为致辞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重大论断,为企业指明了在百年变局中破浪前行的航向。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勇立其发展潮头,企业方能构筑坚实的竞争壁垒,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传播和报道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企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自1988年创刊以来,《中国企业报》始终坚守“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初心。当新质生产力成为时代命题,我们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推动者。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提“新质生产力”战略方向后,《中国企业报》积极响应,率先策划并启动全国性新质生产力企业调研与标杆案例征集。2024年2月3日,我们在北京成功举办“催动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并重磅发布两项里程碑成果:“2023年度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及全国首份《发展新质生产力倡议书》,以媒体担当凝聚企业界共识,吹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号角。以此为起点,《中国企业报》集团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常态化推动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与标杆挖掘,搭建系列新质生产力主题论坛平台,持续为中国企业锻造新质竞争力提供战略赋能。
此次发布的《新质生产力调研成果》白皮书,正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又一重要成果。这是《中国企业报》调研团队历时10余月、走访全国20余省市提炼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方案”。我们记录的不仅是50家“标杆案例”的技术突破,更是中国企业将“实验室创新”转化为“车间生产力”的生动叙事。这份白皮书,将成为政府施策、企业对标、资本择木的“行动指南”。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正如《中国企业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倡议书》中所呼吁的:企业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锐气”。本次会议正是对这一使命的实践深化——从朱宏任会长提到的企业家要争做新时代的重要践行者,到牛兴元主任提出的河北省将以最优政策、最优惠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大家在河北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从刘大响院士揭示低空经济的技术跃迁,到朱少平教授剖析数字经济的赋能逻辑;从赵志国总工程师勾勒“人工智能+”的产业图谱,到桂贤博士破解科创企业资本困局。每一份洞见,都在印证一个真理: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筋骨血脉。
尤为可喜的是,此次论坛结出了丰硕的创新合作成果,开创性地实现了“三个融合”:一是产融融合。华福证券的“未盈利企业上市方案”,将为科创“种子”注入资本活水;二是区域融合。衡水桃城高新区以及河北省各地,以焕新营商环境承接京津冀产业溢出;三是国际融合。一系列签约合作将见证“一带一路”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新样本。
“十五五”宏伟蓝图已全面铺展,新的征程就在眼前。贯穿这一历史进程的核心主线与根本要求,是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注入核心动能,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奋斗。此次论坛既是对在座企业过往不凡成就的致敬与鸣谢,更是对大家面向未来、迎风搏浪、再攀高峰的热切期待。让我们以今日共识为起点,携手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产业篇章!
(本文根据吴昀国在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调研成果发布暨投资交流促进会上的致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