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在未来发展中,如何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孵化“链主”企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重要课题。

  近年来,成都双流以打造现代化高品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为目标,瞄准“高、特、新、融”,谋划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链接国内大循环,提升产业集群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创新资源导入,聚焦重点未来产业领域,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



  中国“芯”力量崛起 成都“芯谷”发力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前七个月,中国芯片出口总额达到6409.1亿元,是国内第二大出口产业。在7nm以上芯片上,芯片产业的自给率从十年前的不足10%,提升到如今的25%,国内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

  在成都芯谷展示中心,记者通过裸眼3D沉浸式总规沙盘,看到了一座正崛起在双流的“芯片”之上的产业生态新城。

  成都芯谷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以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慧安全、医疗电子、低碳节能为产业方向,从2016年起步,发展8年来,已成为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优秀园区。

  “近年来,许多国内厂家的芯片采购,从重视‘成本’转向重视‘供应链安全’,这就为国产半导体企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中电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开攀表示。2016年,中电九天入驻成都芯谷,发展迅速,除了在已有的泛半导体、汽车等制造业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芯片支持外,还在能源、水利、政府应急等行业,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

  “在上海积塔半导体CIM项目上,我们帮助客户建成了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打造了智慧工厂,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林开攀介绍道。

  中电九天在成都双流落地,具有产业示范能力及产业带动效应,被评为“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业互联网链主企业”。依托中电九天这样的产业龙头,成都芯谷现已落地项目43个,协议总投资342.5亿元,建成科技创新平台20个、产业技术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3个。2023年产业规模达近百亿元。

  为进一步引入创新资源,成都芯谷还引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中国信通院成渝研究院等,构建起产学研融合发展生态,实现了“创新在高校、转化在双流、应用在企业”的目标。

  天府国际生物城: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三

  2023年,天府国际生物城新落地世界500强企业2家、项目45个、总投资200亿元,获评全国大健康产业生态园区,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生物产业园区第一方阵,综合竞争力提升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3。

  这一年,天府国际生物城医药健康产业规模450亿元,朝着“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方向稳步迈进。

  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总面积44平方公里,距双流机场12km、天府国际机场50km,定位为生物经济先导区与公园城市示范园区。由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合作共建,遵循生产、生活、生态各占三分之一的理念,以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才,建设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我们最初就是被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环境和建筑吸引来的,最终成为了生物城第二家入驻的企业”,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刚康谈起往事。

  入驻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后,康诺亚发展很快,目前除了总部设于成都,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多地有也分支机构,员工逾1200人,2021年7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我们的核心领导团队均为生物制药行业顶尖专家,专注创新抗体药物自主研发、生产。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逾30项,逾10项候选药物已进入不同临床阶段,多项位于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徐刚康介绍道。

  据悉,康诺亚正计划总投资70亿元,建设符合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AGMP标准的国际化生产基地,建成后或将成为中西部地区产能最大抗体药物生产基地、中国最大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自主创新抗体药物研发中心。

  截止目前,以康诺亚为代表的上市企业,天府国际生物城有6家,除此之外,天府国际生物城还累计落地项目300个,聚集在研药械品种190个,引进高素质产业人才18000余人,建设高品质城市物业54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200亿元。

  短短8年,天府国际生物城走出了生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之路。


点赞(133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