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会议90周年之际,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历史上关键时期的电影被重推上荧幕。据了解,这一部被重推的电影是《绝地重生》,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定于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即1月15日20:15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CCTV-6播出。



  为何在遵义会议9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重推这部电影?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刻纪念意义和启示?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绝地重生》以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遵义会议”,包括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为历史背景,真实讲述中央领导改组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完成了绝地重生命运改变的故事。据猫眼显示,截止今年1月4日,《绝地重生》影片票房已达1117万元,观影人次30.9万人次。这部属于小成本、精制作的影片,能在传统意义上的“冷时段”却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热效应”,实属不容易。



  《绝地重生》承载着深厚的主题立意,让人深刻与感动。承载着逆境中的坚韧与抗争:该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革命先辈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如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故事。这一主题立意深刻体现了革命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抗争精神。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和危险,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地前行。承载着革命理想的崇高与坚定:影片中,革命先辈们对于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坚守,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立意。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展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这种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和追求,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影片中的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行动和牺牲,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也激励着后来的世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承载着人性光辉的展现与升华: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伟大。在绝境中,人们展现出的勇敢、善良、坚韧等美好品质,不仅让人深感震撼和感动,也让人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对人性光辉的展现和升华,使得影片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绝地重生》演绎着生动的艺术表现,让人真实与震撼。影片通过精心的叙事结构、角色塑造、视觉效果以及音乐配乐等多方面,成功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叙事结构方面:电影以1935年红军长征行至云南扎西、召开“扎西会议”为历史背景,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详细讲述了中央领导改组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役,最终完成战略转移并取得胜利的故事。影片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遵义会议、扎西会议等关键历史事件,使得整个故事线更加完整、连贯,同时也突出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角色塑造方面:王斑饰演的毛泽东同志,不仅形象逼真,而且通过细腻的演技,成功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和坚定领导。其他角色如周恩来、朱德等也通过精湛的演技,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让观众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视觉效果方面:通过亮与暗的影调对比、冷与暖的色彩隐喻来构建独有的中式美学范式下的战争空间,再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冻人寒夜与“万匝烟花夹晓城”的歌舞升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红军将士生存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悲壮。



  《绝地重生》呈现着多维的表达创新,让人同频与融入。影片在表达上展现了显著的创新,这些创新不仅体现在叙事手法、视觉呈现上,还深入到角色塑造和主题深化等多个层面。叙事手法的创新:抛弃了传统的以时间线为主的线性逻辑叙述结构,采用空间辅助叙事的手法,将战争前线、我军部署以及敌军部署三个层面的空间进行组接,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完成了叙事节奏的强化。情感塑造的创新:如毛主席与贺子珍之间的爱情、两人对孩子的亲情等,这些“次线”始终贯穿于时代大背景下的战争主线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艺术手法的呈现:影片抛弃了传统的以时间线为主的线性逻辑叙述结构,在平面的空间内建构空间化的叙述结构。通过将空间划分为战争前线、我军部署以及敌军部署三个层面,影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完成了叙事节奏的强化。表现技巧的创新:影片用空间辅助叙事,以区别传统形式,用亮与暗的影调对比、冷与暖的色彩隐喻来构建独有的中式美学范式下的战争空间。这种美学范式的构建使得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独具特色,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音乐配乐的创新:电影的音乐配乐也展现了创新之处,通过精心挑选和创作的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营造出悲壮、激昂的氛围,深化了人物形象和情节表达。

  遵义会议90周年,重推《绝地重生》有着深刻的意义。可以说,《绝地重生》不仅是一部再现历史、追忆先烈、激励当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的主题立意、演绎着生动的艺术表现、呈现着多维的表达创新的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绝境中不屈不挠、浴火重生的伟大精神,让人深刻与感动、真实与震撼、同频与融入。同时,也证明了电影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只要质量“在线”,即便在“冷”档期、“冷”时段,一样也会有“热”效果、“热”反响,只要通过精心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对革命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作者宋磊系云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字童系云南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运营中心编辑记者)

点赞(1547)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