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德阳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徐春龙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施小琳省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民营经济要挑大梁,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增长、创新创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坚实力量。



  徐春龙代表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重申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德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德阳民营经济呈现稳中向上态势,实现增加值2011.9亿元、同比增长7.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61.6%。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2%,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居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第3位。我市新增民营市场主体2.9万户、总量达到27.06万户。9户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居全省第3。

  徐春龙代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多次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德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德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激发发展新活力、构筑竞争新优势,为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优质环境。

  目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审批不超20个工作日为全国最优,全程网办事项覆盖率等13个指标获评“全省优秀”,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五年获得全省最优等次。

  2024年,德阳全面推行投标保证金退本退息和保函替代保证金,缓解企业资金流22.43亿元。帮助民营经济新增贷款31.82亿元,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791.98亿元,同比增长5.0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506.73亿元。

  此外,德阳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增长15%,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48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310亿元,连续4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数字经济百强市,为民营经济智能智造提供坚实基础和发展空间。

  徐春龙代表表示,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阳始终将民营企业当作“自家人”,出台了《德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德阳市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正负面清单》《德阳市头雁企业家关爱激励行动工作方案》《德阳市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实施方案》《德阳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规定》等政策文件,不断增强政策实施效果和服务效能。

  2024年,德阳民营经济涉税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及退税70.31亿元,同比增长21.04%。启用德阳市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市民通“政企”专区、96999企业服务热线等途径,“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收集企业问题诉求7458个、办结率98%、企业满意度达95%。德阳助企纾困案例入选2024年度四川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徐春龙代表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圈链思维抓产业”决策部署,德阳以“四个聚焦”加快推进建圈强链。一是聚焦创新引领。建设德阳大学科技园,以打造G50燃机、大功率风电机组、地下深井钻机等一批标志性产品为纽带,聚集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协同发展,创建国省级产业集群9个。

  二是聚焦项目扩增。开展“百商招百企”行动,对接重点目标企业278家,引进链主型项目6个、配套项目15个,推动强链延链补链。三是聚焦融通发展。实施“链主+配套”行动,依托链主企业带动450户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链主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举办一汽解放、东方宏华等链主企业专场对接活动13场。

  徐春龙代表表示,德阳将集中优势资源,聚力聚焦重点产业链,健全“链长+牵头部门+产业联盟+主承载地”协同推进机制,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攻坚。

  一是以创新提升圈链,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推动“企业找技术”“成果找转化”双向发力,持续打造制氢加氢综合能源一体站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二是以龙头引领圈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三年计划,深入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改造、链式转型,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

  三是以园区承载圈链,进一步细化优化园区产业定位。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生产服务保障设施。加快工业园区提能升级。四是以招商做大圈链,深化产业链招商和资本招商,加快组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入开展“百商招百企”行动,推动重点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点赞(1810)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