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滨州以一场在京举办的文旅康养资源对接大会惊艳亮相,市委书记宋永祥以“五个不一样”全面诠释这座黄河入海之城的独特魅力。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态资源与产业基础,滨州正通过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化铸魂:千年文脉赋能文旅新体验

  作为孙子故里、黄河文化重镇,滨州以“文化两创”为抓手,深挖历史资源,打造“访古寻踪、研学追圣”的文旅品牌。丁公陶文遗址、范仲淹故里等历史符号与现代艺术创作交相辉映,新编京剧《孙武》、吕剧《烈烈渤海红》等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成为文化IP的核心载体。同时,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效显著,胡集书会、惠民泥塑等传统技艺通过“非遗+剧本杀”“手造+元宇宙”等创新形式焕发新生,吸引年轻游客增长超30%。

  产业升级:工业旅游与康养经济双轮驱动

  滨州作为万亿工业强市,将“工业旅游”打造成差异化竞争力。游客可近距离观摩高端铝材变身全铝车身、小麦深加工为600余种产品的智造场景,感受“中国铝谷”“智能纺织”的硬核实力。康养产业方面,依托蜂胶灭活疫苗、人造血管等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医药产品,滨州构建“文旅+医药+职教”的大健康生态圈。黄河谣数字医疗产业园、滨州康养职业学院等项目落地,推动“周末微度假”“旅居式养老”成为新消费热点。

  仅2025年2月,滨州在京签约文旅康养项目10个,总投资59.59亿元,涵盖智慧农业、中药制剂等领域;同日举办的新材料高端制造恳谈会再签11个项目,引资158.8亿元,形成“文旅+制造”双链协同的产业格局。

  乡村振兴:一粒种苗到三产融合的“滨州路径”

  在惠民县麻店镇,一粒西瓜种苗撬动全产业链升级。通过“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标准化育苗基地年产能达3亿株,带动超万户农民户均增收3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滨城区则通过“三产融合”发展高端肉牛养殖与食用菌种植,形成繁育、加工、餐饮连锁一体化链条,打造“绳网+主题公园”“废弃渔网变潮牌”等生态化产业样本,推动农业附加值提升30%。

  文旅赋能乡村的实践同样亮眼。邹平市依托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培育景区化村庄11个,白云涧民宿、樱花山云赏花节等项目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5%;阳信县通过“村晚”登上全国舞台,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拉动消费3.6亿元。

  心安之城:品质服务筑牢发展根基

  滨州以“五安工程”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通过“滨周到”营商品牌,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2025年签约项目服务效率提升40%。民生领域,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145处城市书房与智能书柜构建“书香滨州”,年接待读者超20万人次。

  未来展望:黄河战略下的“品质滨州”

  滨州正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孙子文化启智之旅”等4条精品线路,联动沿黄8市共拓文旅市场。市委书记宋永祥表示:“滨州将以‘五个不一样’为轴,持续深化文旅康养融合,让产业更强、乡村更美、百姓更富。”

  从千年文脉到现代产业,从工业硬实力到康养软服务,滨州以文旅为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民心安”的高质量发展画卷。这座“来了不想走”的品质之城,正成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新标杆。

点赞(1287)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