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新能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储能作为其中的关键核心,不断推陈出新。2024年以来,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巨大的潜力,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在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风起云涌,大圆柱电池需求持续攀升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大力推动,全球对新能源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双碳”目标在各国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对于车辆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的期望越来越高,为电池技术的创新提出迫切需求。大圆柱全极耳电池的高比能特性能够有效增加车辆续航,快充性能大幅缩短充电时间,而其出色的安全性更是为行车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快充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好等优秀的功率输出能力,并且产品封装效率高,易于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长续航、高比能、高充放电倍率也是低空经济的刚需。
其高比能特性使得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和长途旅行的需求。快速充电功能则大幅缩短了车辆的充电时间,更具使用便利性,能够有效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此外,在储能领域,大圆柱电池的高功率特性能够实现电能的快速存储和释放,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大圆柱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大圆柱电池,计划在其新车型中采用这一先进技术。储能市场对大圆柱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预计将成为推动大圆柱电池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力量。
竞争与合作并存,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海外,特斯拉一直是大圆柱电池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其4680电池的研发和量产进程备受关注,去年9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其第1亿颗4680电池正式下线,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特斯拉在大圆柱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为全球大圆柱电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悉,宝马等传统汽车巨头也纷纷加入大圆柱电池的阵营,宣布搭载大圆柱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如期量产。在特斯拉、宝马等知名车企的带动下,日韩电池企业也加快了量产节奏,行业加速步入全面量产的“爆发期”。行业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对大圆柱全极耳电池的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介绍,从各大研究机构的研判来看,今年全球市场对于大圆柱电池的需求将进入百GWh量级,2030年市场需求较2025年将有四五倍的增长空间,对应市场规模进入千亿元级别。预计,大圆柱电池有望成为影响未来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外诸多车企和电池企业已竞相进入大圆柱赛道。特斯拉与宝马已将大圆柱电池视为未来主要技术方向,通用、保时捷、沃尔沃、斯特兰蒂斯、奔驰、蔚来、岚图、江淮、一汽奔腾等车企也纷纷开始加入大圆柱电池阵营。
亿纬锂能、宁德时代、远景动力、比克电池、弗迪电池、蜂巢能源、多氟多、创明新能源、蔚蓝锂芯、松下、三星SDI、LG新能源、SKOn等电池企业,以及固态电池领域的卫蓝新能源、钠电池领域的盘古新能源等主推下一代电池的公司均在4680电池或其他46系圆柱电池领域有所布局,加大研发,积极推进量产进程。
国内车企纷纷与电池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大圆柱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消息称,有新造车势力已经将大圆柱电池纳入其未来车型的规划中,希望通过采用这一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之间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这种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将有助于大圆柱电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0到1创新引领,树立行业典范
在众多积极投身大圆柱电池产业的企业中,云山动力(宁波)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和坚定的发展战略,实现从0到1的突破,该量产示范线的日产达到7.5万支,这不仅是目前行业内首条大圆柱超充量产线,更为云山动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山动力董事长袁定凯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云山动力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大圆柱全极耳超充电池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准确把握了大圆柱电池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2024年,云山动力在宁波市海曙区成功启动建设了1.5GWh大圆柱全极耳动力电池一期量产示范线。这条产线采用了全自动磁悬浮大圆柱全极耳组装线装备和快速浸润相结合的注液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中,磁悬浮组装线的传输速度高达普通物流线的3倍,一班“列车”跑完完整条生产线仅需3.2秒,1分钟内便可组装完成75支大圆柱电池。同时,其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5微米之间,移载过程中无摩擦、无接触,全产线设备内部实现万级粉尘控制,确保了产品的高精度和高质量。此外,快速浸润注液技术有效地缩短了电池的生产周期,打造了8天快速制造的行业新标杆。
在发展过程中,云山动力还展现出了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本吸引力。其精准的产品定位、突出的技术优势和顺利的产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公司接连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获得了近亿元资金支持,得到了顺为资本、风林资本、麟阁创投、宁波海曙产投和朗润资本等优质资本的青睐和加持。社会资金的注入为云山动力的研发创新、产能扩张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
“PSS电池是云山动力(宁波)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推出的大圆柱全极耳动力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不仅是云山动力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基于我们对电池的深刻理解以及客户的特殊需求场景,做出来的选择。”云山动力(宁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穆骏峰介绍,随着电池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泛,电池面临从更多能量、更远续航向更高功率、更宽温域转变的重要挑战。PSS功率型电池Pack正是契合市场需求,追求极高功率、极低温度场景、极致安全性能。该电池除了可以应用在传统的汽车领域,还可以应用在建筑工程机械、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移动充电小车、eVOLT等领域。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大圆柱全极耳电池的市场需求。
针对下一代电池开发方面,穆骏峰分别为磷酸铁锂体系和三元材料(NCM)两个两个体系电池进行介绍时说,将对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都有所改进提升,并传入智能传感,进行自学习自预警,做到电芯的提前预警,实现零着火。这两款产品预计在今年9月份和明年年中发布。
机遇与挑战并行,服务可持续发展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还将为大圆柱电池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上海大学卢世刚教授介绍,大圆柱全极耳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竞争的热点。总体上看,大圆柱全极耳电池未来2~3年将成为继方型电池之后的主流产品。
卢世刚还指出,大圆柱全极耳电池产业发展尚需全产业链协同推动。我国大圆柱全极耳电池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正在迈向规模化制造和规模应用的发展阶段,需要电池行业协同解决关键装备工艺问题,大力发展基于新材料、新体系的新产品系列,更需要汽车行业推出更多采用大圆柱全极耳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还需要其他行业的积极发展其他的应用场景。
“大圆柱电池的竞争本质正是产业链生态的竞争,产业链的协同将带动大圆柱电池的产业发展。”基于此,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卫斌建议,产业链共同携手,在一定范围内突破技术壁垒,共建大圆柱电池标准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以中国创新引领国际标准,让大圆柱技术成为全球新能源革命的“中国方案”。
面对未来,云山动力等企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袁定凯透露,云山动力将持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今年将全力以赴推动一期量产爬坡,并启动A轮融资,实现超充电池交付;争取2025年启动二期量产线建设。公司还将增设若干条磁悬浮组装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并有望成为国内大圆柱电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与此同时,未来云山动力将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积极寻求与各方在产业链构建、市场拓展、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创大圆柱超充电池产业的新纪元。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大圆柱电池正以其强大的动力和潜力,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圆柱电池将不断突破创新,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