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读懂“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的深层联结,不妨从小小的松花粉说起。

  清晨的山林间,微风吹进树丛,一株马尾松轻轻地抖落了松针上的露珠。而它的花粉,已经被收集、破壁、保鲜——这个看似普通的动作,却串起了一条横跨30年、覆盖全国15个原料基地、惠及30万群众的“绿色健康产业链”。

  操盘这条产业链的,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的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自1995年利用军工技术攻克松花粉破壁难题起步,到如今构建起覆盖原料采收、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健康服务的完整生态链,最高时创造出近百亿的年度营业额,并用绿色生态和智能低碳经济,诠释着这家央企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从“一朵花粉”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战略:一家央企的初心锚定

  20世纪90年代,当这家企业计划以“让松花粉这一‘天然营养库’走出深山”作为目标进行企业转型时,或许并未想到,这一粒直径不足0.1毫米的花粉,会成为连接“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关键纽带。

  对松花粉的研发初期,团队面临两大技术壁垒:破壁率与保鲜期。传统工艺下,松花粉破壁率不足70%,且易氧化变质。企业依托军工技术积累,历时三年攻关,最终实现“低温超微破壁”技术突破——破壁率达99%以上。

  这一技术革新,不仅让“中国松花粉”以高附加值姿态进入市场,更开启了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双赢路径。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红表示:“作为一家从事大健康产业的央企,我们既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如今,这一初心已经成为公司印在基因里底层逻辑。”

  一条产业链的“双面效应”:生态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在山东烟台的智能工厂,一条“绿色生态产业链”正在高效运转——松花粉被加工成携带长寿基因的绿色健康食品;松、竹、梅等天然绿色植物,也被充分挖掘出其来自天然的保健价值,荟萃中华传统养生方面的优势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系列营养保健食品、化妆品和保洁用品。

  依托各类植物的固有特性,新时代健康还创造性地构建了“研发产品—采收原料—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形成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服务终端消费者—带动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的“双面效应”也在数据中愈发清晰:算生态账——全国15个原料基地累计保护林地耕地31.6万亩,相当于新增3个杭州西湖面积的绿地;算民生账——10省“老少边穷”地区群众通过原料采收、加工就业实现增收11.5亿元,30万群众端稳“生态饭碗”;算经济账——300多款产品覆盖营养保健、化妆品、家居清洁等领域,形成“研—产—销—服务”全闭环。

  这条产业链不仅体现了国家、社会、环境和人民利益的和谐统一,而且在松竹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实现了平衡,确保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提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典型范例,并相继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丛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和中国科学院MBA课程。

  从“制造”到“智造”:用科技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注入新动能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的绿色产业园里,“智能”与“绿色”的碰撞随处可见:AI摄像头以毫秒级速度识别外包装瑕疵,粉剂装量误差控制在0.1克以内;仓储运输机器人24小时穿梭,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倍;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据上云,消费者扫码即可对所购商品进行溯源。

  这背后,是企业30年如一日的科技投入:累计研发投入超11亿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40项,科技人员占比超过20%(其中硕博学历占比50%);与清华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65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200余项课题研究;拥有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个省级研发平台,牵头制定《松花粉》《玛咖粉》等行业标准,其中《健康管理保健服务规范》是国家在该领域唯一的标准。

  “科技不是目的,而是服务‘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工具。”张红介绍,以中医智能健康管理为例,企业将数字化四诊技术与传统中医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个性化健康评估系统”,已为超50万用户提供定制化健康方案;在绿色生产端,低温蓄冷技术使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降至0.009吨标准煤/万元(仅为行业平均的1/3);包装纸箱采用40%木浆+60%回收纸配方,性能提升20%的同时减少森林砍伐,实现了性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从“产品”到“生态”:构建“健康中国”的社区样本

  2020年,当新时代健康推出“新时优品”特许经营模式时,一场关于“健康消费”的革命悄然展开。不同于传统“提袋型”销售,“新时优品”以“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社区站—健康顾问”为架构,将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消费者不仅能买到松花粉、竹盐牙膏等产品,还能在社区站测体质、做泥灸、学营养搭配;创业者无需囤货压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轻资产运营。

  在杭州某社区站,65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每周都会来做一次诊疗:“以前总觉得健康要靠医院,现在社区站就在家门口,做个体测、咨询饮食,方便又贴心。”这种“家门口的健康服务”,正是企业“健康生态”的微观缩影。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为“十五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施工图。站在30周年的节点上,这家央企的“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战略也愈发清晰:以“绿色”为底色,用循环经济守护生态;以“健康”为墨笔,用科技创新服务民生;以“共享”为路径,用产业链带动共同富裕。

  三十而立,未来已来。正如张红所言:“下一个30年,我们将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健康,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审核:子良 李海权 震乾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724)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