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滨州市上下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围绕“113388”工作体系,持续打好“三大战役”,深入实施“三大行动”,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多措并举抓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1—5月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全国7.5、5.1个百分点;积极落实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引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129个项目入选省级智能制造名单,入选总数居全省第1;坚持创新管理、创优服务,推动海上运输安全高效有序,上半年船舶进出港1.43万艘次,货运量在全省排第4。


  1—5月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全国7.5、5.1个百分点

  今年1月至5月,滨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7.5和5.1个百分点。



  滨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量质齐升,主要得益于三个“攻坚”。

  聚力攻坚抓项目稳增长。聚焦以项目建设促有效投资,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管理无缝衔接,以本年度计划实施的71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为发力点,将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新开工项目、已开工项目纳统、计划竣工投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等制作项目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标旗推进,推动1月至5月实施类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2.79%、58.09%。

  聚力攻坚抓争取激活力。紧盯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和重大战略,加强优质项目谋划储备。持续围绕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等重点支持方向,滚动储备项目1000个以上。建立政策对接与落实工作专班,统筹全市政策搜集、政策研究、政策争取、政策落实等工作。今年以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8.92亿元,惠及项目28个;已发行债券77.5亿元,惠及项目82个,上级资金的注入激发滨州市投资活力。

  聚力攻坚抓服务优保障。印发实施《滨州市“资源跟着项目走”资源要素保供服务项目工作机制》,精准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争取264个项目列入专项债准备发行清单,债券资金需求293.02亿元。围绕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用好国家、省土地保障政策,争取3个项目列入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的国家重大项目清单、36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同时,强化对上争取和市内统筹两手发力,积极破解能耗等要素制约,为71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保障能耗要素总量608.99万吨标准煤,办理污染物排放要素保障手续180个,保障北海海水淡化项目、60万吨/年新能源负极材料及配套项目、职业学院教学实训基地等大项目开工建设,为1月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129个项目入选省级智能制造名单,入选总数居全省第一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培育认定名单,滨州市129个项目入选,入选总数居全省第1。其中,滨州市入选先进级智能工厂32个,居全省第2;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97个,居全省第1。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而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则是智能工厂的基本组成单元。滨州市工信局积极落实“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引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创成3家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第1(除青岛),覆盖纺织、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标杆示范;1家企业获批国家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实现了滨州市该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零”的突破;认定基础级(市级)智能工厂86家,全面覆盖滨州市10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此次入选的129个项目,是滨州市深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扎实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建设的成果体现。

  下一步,滨州市工信局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质降本增效和价值创造重塑为目标,以场景化推进为抓手,通过部门联动、市县协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未来制造模式,推动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打造智能制造“滨州范式”。

  上半年船舶进出港1.43万艘次,货运量在全省排第四

  今年以来,滨州海事局持续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和滨州市委“113388”工作体系,坚持创新管理、创优服务,推动海上运输安全高效有序,向2027年滨州亿吨大港目标全力冲刺。今年上半年,滨州船舶进出港1.43万艘次,货运量在全省排第4。



  “四港驱动”筑牢重点产业发展根基。滨州市通海港口有海港港区、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博兴港区,呈现“河海交汇、港口多点分布、货物种类多元”等特点,为滨州市高端铝、石油精细化工、厨具、粮油生产等重点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船舶进出港1.43万艘次,同比增长12%;船载货物到达发送量达4220万吨,同比增长15%,货运量在全省沿海地市排名第4的位次更加稳固。货运量最多的铝土矿3099万吨,同比增长25%;原油、成品油、LPG(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品254.5万吨,同比增长177%,其中LPG货物73.5万吨,同比增长94%。LPG货物海上常态化运输有效助力“北鲲计划”实施,为打造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级新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做好海运保障。散装油类181万吨,同比增长187%,“两港一线”原油转水运输成功打破油品海上运输瓶颈,有力支撑滨州市炼化产能提升。港口外贸货运量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93.4万吨,同比增长33%,外贸货值40亿元。滨州海港一类开放口岸8个泊位功能优势进一步凸显,海上国际贸易发展迅猛,目前已与全球9个国家、20个口岸建立航线业务往来,外贸货种涵盖LPG、氧化铝、石油焦、脱硫石膏等。小清河港区装卸钢卷41万吨,同比增长40倍,内陆县区充分享受到“河海联运”便捷高效水运红利。

  “四策赋能”护航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船一策”保障滨化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原材料供应充足,针对现有海港港区航道条件不能满足LPG到港主力船型难题,滨州海事局主动担当支持发展,创新VLGC(超大型液化气船舶)进港“一船一策”,打通海上物流运输最后一海里。“一域一策”解决进出套尔河港区船舶“争潮水抢船头”安全隐患,通过创新实施“分区候潮、按序进港、进出分离、直进直靠”机制,推动船舶航行计划全时查询机制,套尔河通航效率提升四成。“一线一策”打通腹地炼化企业液体散货集疏运距离最短出海口,由过去的“车船直取”拓展到“原油到港直输工厂”“成品油出厂直输码头”,实现油品“门到门”运输,打破企业原料产品集疏运的瓶颈。持续优化通航要素格局,推动更加科学精准地实施“套泊热接”,破解超长航道船舶待泊时间过长难题。上半年,海港港区完成套泊热接83组,较去年全年增长1.2倍,节约空泊时间460小时,大幅提升船舶装卸周转率。

  (来源:滨州网)

点赞(1193)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