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达”客运工作室是成都地铁站务方向的创新工作室之一,成立于2024年,工作室聚焦大线网运营中的堵点难点,以解决站务专业生产痛点为突破口,从“保障运营安全、优化客运组织、提升服务举措、创新作业流程、培养技能人才”五个方向开展研究,构建起“技术创新驱动 + 服务品质升级”的双螺旋发展模型,为提升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贡献力量,助力市民出行体验持续优化。

image.png

聚能攻坚:锻造多维度复合型人才矩阵

工作室立足地铁运营创新需求,通过科学选拔与定向培养,组建起一支29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成员覆盖运营管理、技术研发、一线实操等核心领域,形成“领军人物领航 + 骨干成员攻坚 + 新生力量协同”的三级人才梯队架构。在团队运行机制上,工作室构建了高效的跨岗位协作体系,各岗位成员打破部门壁垒,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攻关、技术研讨等活动,形成“需求收集—方案设计—试点验证—全面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为地铁运营服务优化与技术革新注入了强劲动力。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卓越的创新能力,牵头搭建起站务专业培训体系,并精心打造出“客运之星”技能比武品牌,通过以赛促学、以练代训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业务骨干。

image.png

智效双升: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工作室坚持“问题导向、实用为先”的研发原则,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入运营生产。针对站区管理效能提升需求,构建综合站区生产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实现站区管理效率提升15%,推动管理模式精细化、标准化;围绕特殊乘客服务保障难题,优化特殊乘客接应流程,漏接率降低30%,乘客满意度同步提升20%,让人文关怀落地见效;面对大客流组织挑战,引入仿真软件客流预测技术,使客流管理效率提高25%,应急响应时间缩短10%,大幅增强突发情况处置能力;着眼人才培养成本控制,开发微型培训课件,在降低60%培训成本的同时,推动员工培训参与率提升40%、技能考核通过率提高15%。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工作室累计节约运营成本超60万元,真正实现技术创新与运营效能的深度融合,让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

“盼达”客运工作室的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的双提升,更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地铁运营创新模式。未来,工作室将持续深化“五盼五必达”目标体系,在智慧车站建设、乘客全流程服务优化、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温暖的地铁出行体验。


审核:王峰 郭江涛 石贵明
校对:小强

点赞(1933)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