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召开,上海矩阵超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矩阵超智”)宣布,其新一代人形机器人MATRIX-1在大会进行全球首次动态演示,展示人形机器人“脑-体协同”智能操作系统、全身动态响应运动控制、全栈自研三大核心优势。



  类人神经系统的“大小脑协同”

  人形机器人MATRIX-1具备“大脑-小脑-肢体协同”AI操作系统,破解业界“大、小脑”与“肢体”协同难题,为机器人提供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路支撑。

  基于自研的机器人大脑Matrix Brain系统真正实现了“大脑决策—小脑控制动作—肢体执行”,使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看到—思考—行动”。其空间推理精度达98.7%,长流程任务规划能力超行业基准三倍。



  在美食餐饮场景中,听到“餐桌撤台”的模糊指令后,MATRIX-1可以自主规划和决策“撤倒餐具内污物→收纳餐具→清洁桌面→摆椅子”长程任务序列规划和动作执行。

  MATRIX-1的第三代灵巧手有五个手指,22个自由度,能精准完成物体抓取、抓握、捏取、拧取、旋转、递物等不同动作精细操作,如接抛球、拧瓶盖,并保持毫秒级响应延迟。

  运动员级的运动控制

  MATRIX-1采用全身仿生柔性材料包裹的一体化关节,扭矩密度提升52.68%,能耗却降低35%。机器人步态、姿态、动作运动控制能力提升40%,全身动态平衡响应<0.1秒,更贴近人类高度灵活的动作表现。MATRIX-1现场展示在复杂地形行走动作,步态自然度堪比健壮成年人,且具备自主避障能力。



  闭环量产的全栈自研

  作为业内具备“场景—数据—模型—软件—硬件—零部件”全链自主可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矩阵超智自研的机器人大脑Matrix Brain、高性能一体化关节模组、22自由度灵巧手、高精度与重推力行星滚柱丝杠关键零组件技术突破,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实用价值,技术闭环加速驱动人形机器人软硬件协同进化和场景落地应用进程。

  矩阵超智开放的“MATRIX Core平台接口”,构建开发者生态,提供具身智能Matrix Brain API接口集、多模态数据训练沙箱环境、“仿真—实机联调”测试工具链,构建“本体+平台+MatrixBrain”一体化体系,从“卖一台机器人”转向“输出一个平台+一套服务+一个生态”。

  站在全球顶级AI科技巨头肩膀创新前行

  矩阵超智于2024年4月,由原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负责人张海星领军创建,并组建了一支参与全球顶级AI与人形机器人巨头的人形机器人迭代开发、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数据合成和AI大模型研发的技术工程精英战队。

  张海星拥有20年亚太、北美、欧洲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从业经验,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一台被马斯克发现的音箱产品,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它找到这位前消费电子领域连续创业者,给了他直接加入特斯拉的机会。马斯克当时对他说,“颠覆式创新永远来自其他行业”,这句话成了张海星转型的钥匙。

  在特斯拉期间,他从零组建起一支高效的中国设计研究团队,负责领导和参与新型智能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van、新型电动汽车、Optimus机器人迭代、新型智能充电桩等多个项目产品的正向设计、规划和组织管理。

  2024年12月26日,张海星领导堪称“能落地的工程战队”,对标号称“地表最强Figure02”人形机器人,历时132天,其自主研发出全尺寸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MATRIX-1并上线发布。

  未来已来:三年实现“机器人平民化”

  张海星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量产临近—场景爆发”的关键拐点,未来十年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曲线。“我们要像设计智能手机一样重构机器人——用消费电子的快速迭代与降本增效思维打破传统机械设计的成本天花板。”



  张海星表示,公司将聚焦“轻量化、高性能、低成本”三大核心目标,加速人形机器人“进化”、快速迭代和供应链体系搭建,形成整机+软件+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矩阵超智接到来自海内外客户人形机器人意向订单量近1000台,首期订单的单台成本较国际竞品低30%,关键零部件采购价更比行业均价低20%。

  面对量产挑战,张海星给出明确时间表:2025年完成首批1000台交付;2026年目标销量1万台;2027年实现5-10万台年产能,终极价格锚定15万元(约2.5万美金)。

  对于去年产品视频引发的争议,张海星直言本次参与WAIC展示就是最好的回应,通过实机演示稳定灵活的运动功能,是对“PPT造机器人”最有力的反驳,“矩阵超智会让世界看到,这不是一家影子公司。”

  人形机器人MATRIX-1从样机迈向落地应用阶段,意味着“具身智能”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入场景。张海星表示,公司首先聚焦制造业与服务业场景,致力于通过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释放人类潜能——让工人远离高危作业环境和枯燥重复的工作,早日让每个家庭拥有安全可靠的生活助手。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能订外卖的工具,还是一个潜力无穷、能够重塑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全新物种。

  张海星展望,人形机器人的“黄金十年”已开启,机器人是不仅能做“动作”,更能“理解你说什么,并自己想办法做”的智能体。一个以大模型为“智能大脑”,以通用本体为“执行身体”的机器人新时代,正徐徐拉开序幕,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或将迎来颠覆性变革。而这一切,正从矩阵超智公司的实验室,一步步走向现实。
审核:吴洁 闫肃
校对:米果 晓符

点赞(1969)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