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汪君睿,这位曾参与青藏铁路世纪工程的科技专家,凭借着对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刻理解和不懈探索,在山东青岛这座“世界动车小镇”创办了中科海智(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智”)。当时及此后,中国高铁一直是世界瞩目的中国品牌,但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与标准化建设仍是一片蓝海。汪君睿在深入进行市场分析之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立志填补这一空白,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世界级领军品牌。



  创业青岛,质量与创新“两翼齐飞”

  在汪君睿的带领下,中科海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公司依托青岛的产业集群优势,迅速成长为一家集轨道交通检测、军工产品检测、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公司不仅拥有中国计量认证(CMA)、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等多项权威资质,还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雏鹰企业,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目前,中科海智拥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固定资产达5000多万元,为轨道交通检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近年来,中科海智深度参与了陇南高铁、川藏铁路、青岛地铁6号线等重大项目的检测与研究服务,以专业的技术和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公司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中级工程师23人,形成了以高精尖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团队。

  “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这是汪君睿的为企之道。多年来,中科海智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知行合一、致善至理,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确保每一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汪君睿深知,打造世界级品牌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实力,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多年来,中科海智通过全方位的品牌赋能和文化建设,将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理念融入企业血脉,不断提升品牌的“含金量”。

  在深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中科海智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以数字化技术推动行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转型。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致力于将中科海智品牌推向全球,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品牌赋能,打造第二张世界级名片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中科海智以“为质量保驾,为民生护航”为使命,践行“立足青岛、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愿景,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不久前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广大民营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科海智在董事长汪君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将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品牌打造成继“中国高铁”之后的第二张世界级名片。

  汪君睿的大国品牌梦,不仅是对中科海智未来的美好愿景,更是对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念。在他的带领下,中科海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以品牌为引领,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支持中科海智(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打造继中国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名片,汪君睿呼吁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企民企、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形成合力,助力中科海智实现大国品牌梦,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竞争贡献力量。

  汪君睿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领域,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中科海智等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他同时建议青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在青岛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检测研发中心。

  同时,汪君睿呼吁,国企与民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支持中科海智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其技术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此外,他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支持中科海智的品牌建设,共同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汪君睿看来,中科海智肩负着打造中国轨道交通第二张世界级名片的使命,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梦想,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实践。



  知行合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汪君睿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发展理念。在他看来,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在发展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作为企业家,不仅肩负着经济发展的责任,还应承担起保护环境、守护生命之源的社会使命。

  他呼吁企业家应进行自我意识觉醒,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企业要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从源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企业应具备自我责任意识并付诸行动,企业家应以“致良知”为准则,主动承担环保责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企业应通过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举措,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而政府在其中也应有所作为,要进行政策引导。因此,汪君睿建议国家出台更多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对环保表现优异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汪君睿呼吁社会各界要加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督,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将环保理念付诸行动,为实现绿色发展、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力量。


点赞(1061)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