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沪蒙服务企业直通车系列活动暨内蒙古通辽市项目对接交流会”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与《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联合主办,通辽市投资促进局协办。活动以“深化沪蒙合作,赋能绿色智造与区域协同”为主题,借助中企视讯线上平台,吸引了沪蒙两地企业代表踊跃参与,共同探索产业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契机,为内蒙古通辽市招商引资、产业对接搭建桥梁。

  沪蒙云端联动,探路新质生产力

  此次交流会通过中企视讯线上平台聚焦智能科技、医疗健康、能源、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多家专精特新行业领军企业纷纷亮相,展示了最新的技术突破与新质生产力,及未来的市场布局,会上,上海揽讯科技有限公司CEO杨杰介绍了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及通用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技术突破。首创Sec-AI安全模型,为智能无人系统构建全生命周期网络安全矩阵;其自主研发的“讯智云”平台,覆盖全球风险特征,已为上汽、阿维塔等车企提供车载安全解决方案。



  中惠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朱威桢分享了中惠医疗推出的国内首台相控阵列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引领无创诊疗技术革命,公司近期计划布局宠物肿瘤超声治疗中心。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朱晓骏介绍,公司服务机器人全球部署数量已超6万台,构建起覆盖12大场景的智能服务生态,深耕服务场景15年,累计部署超10万台专用型机器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超600个城市及地区,日均产生数亿条环境数据、数千万次人机交互记录。为了满足服务行业的更多复杂需求,擎朗智能基于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积淀,近期正式发布“为服务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打造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作生态。



  中太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监吴少华分享了公司专注于绿色低碳技术的科技创新,聚焦绿色燃料超低温储运技术和碳捕集环保装备技术两大关键领域,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为行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且荣获了上海市专利试点单位等系列荣誉。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液化天然气(LNG)、氢能及碳捕集三大领域,其中自主研发的LNG薄膜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00余项,获授权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公司突破深冷薄膜技术,建成全球首个薄膜型液氢储运模拟舱。

  卫瓴科技生态负责人徐科炜介绍,公司打造的协同型CRM系统,系统有效提升了企业营销转化效率。



  上海英格尔认证副总经理杨敏称,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英格尔认证拥有UKAS、ANAB和CNAS多重国际国内认可,通过提供认证赋能、节能诊断、合规管理及反贿赂体系认证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辽优势凸显,打造北疆产业新高地

  通辽市投资促进局推介官敖敦图雅对通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产业布局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辽作为华北与东北经济圈的交汇枢纽,正重点发展铝镍硅新材料、新能源装备、肉牛全产业链及现代中蒙医药等产业。敖敦图雅表示,通辽将通过“绿电招商”“飞地招商”等创新模式,提供政策和土地保障,并实施“一企一策”服务,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运达股份内蒙古公司蒙东区域总经理刘壮分享了通辽风电产业的进展。他强调,通辽“风光无限”的资源优势与公司全球最大陆上风机制造能力相结合,未来将积极推动电氢化工耦合产业链的建设,致力于打造蒙东绿电应用标杆,为地区绿色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辽辽宁商会副会长刘启佳从商会视角解读了辽蒙产业协同的机遇。他指出,通辽与辽宁在新能源装备、现代农业、低空经济等领域互补性强。商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搭建技术、资本共享平台,助力企业共享政策红利,进一步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协同与合作共赢。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领导表示,此次对接会是沪蒙深化合作的新起点。未来,将通过“沪蒙服务企业直通车”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持续推动两地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文旅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内蒙古自治区将以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政策支持,吸引长三角企业投资兴业,携手谱写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 周天琪)

点赞(1348)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