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召开“城市新区场景政策创新先行先试”新闻发布会。会上,成都高新区现场发布了《成都高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总体工作指引(试行)》《成都高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评估工作办法(试行)》,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科技应用场景“全周期管理”机制,并宣布将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川博物馆项目作为政策首个试点,以场景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城市建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场景”一词,强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为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治理各领域融合,构建多维度、可持续的场景体系,依托应用示范、需求牵引、场景促进,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都高新区发布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总体工作指引及其配套评估办法,聚焦政府投资项目的科技应用场景,构建起“责任矩阵—流程闭环—科学评估—容错免责”四位一体政策体系。
据介绍,政策明确构建“统筹、执行、保障”三层责任矩阵,由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科创部门统筹管理,行业部门、项目业主具体执行,财政、智慧城市等部门提供场景创新“资金+数据+服务”全要素支撑,确保场景需求挖掘、技术落地和协同保障无缝衔接。
成都高新区将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科技场景全周期闭环管理,将“科技篇”需求列为政府投资项目前置条件,明确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需通过技术可行性和产业带动性评估,新技术投入占比不低于5%,竣工后90天内开展后效评价,强化实效跟踪。
此外,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实行容错免责机制。围绕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五大领域,重点评估技术带动效应与示范价值;国家科技奖项目、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及“三新三首”技术产品可免评直推,降低企业参与门槛。对非主观过失且未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免除责任,鼓励担当作为、大胆试新。
审核:阎一冬 石贵明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