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将于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凤翔湖公园举行,活动由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办,主题是“爱卫新篇章健康‘心’生活”。
作为四川省唯一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的区县,双流区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统筹推动爱国卫生与健康双流建设深度融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20项。
双流区先后制定了《健康双流2023—2030行动计划》等17个文件。近3年,区财政年均投入卫生健康1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区镇两级医院财政投入占比分别达28%、39%。双流区联动53个部门、9个镇街紧密协同,发动全社会参与,并将179个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区9480个“微网实格”,实现24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健康副校长全覆盖;携手清华大学在全省率先制定健康城市区县(乡镇)评价指标,连续4年推出卫健“十大创新事件”,开办成都市首家医育融合普惠性托育中心、基层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建成市级“健康细胞”588个。
双流区将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健康建设成效为幸福城区夯基固本。双流健康环境更“优”了,建成27km2牧马山、10km2“五湖四海”等公园绿地,以及474km空港绿道,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15.6m2。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282天,建成广都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彭镇老街等6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良好生态成为市民的幸福“不动产”。
双流健康保障更“牢”了。903家医疗机构、1.2万名医务人员让市民“病有良医”,每年30余项公共卫生惠民项目让群众疾病早预防,7126个托位、2312张医养床位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全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连续5年为0,2024年婴儿死亡率1.46‰,人均预期寿命82.35岁,100岁老人51人。
群众健康意识更“强”了。双流区建有5380个运动场馆,6200条健身步道,每年举办国际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国内赛事和文体活动300余场,居全省第一,并成功打造全省首家体医融合酒店式运动健康中心。同时,双流区连续9年举办“万步有约”健步走,数据统计,43.5%的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为优化大健康服务,双流区出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推动省妇幼天府院区、省公卫中心等4家省部级医院落户双流,3家区级医院与华西医院、成都中医大附院、华西附二院合作办医,269名专家常态化坐诊,引进院士、博士后等工作站(室)15个,建成国家级特色优势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2023年最新国考成绩中,区一医院稳定在B++,区中医医院晋级到A,区妇幼保健院稳定在B+。
双流区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三下沉、五共享”,建成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个、省市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7个,基层首诊率达90%。实施“镇聘村用”,自2015年起区财政每年为每个村卫生室(站)保障2.1万元,家医团队每周2次驻点村站巡诊,乡村医生中执业医师占比达56.4%。
同时,双流区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大处方、泛耗材”“欺诈骗保”等行为;推进药品、耗材集采“扩围提质”,2024年品类达447类、同比新增39类,平均降价55%;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员进医院”全覆盖,2024年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为198.36元、6270.55元,分别下降4.4%、8.44%。
下一步,双流区将坚持以“健康四川”“健康成都”行动为引领,以健康事业发展为主题,以增进健康福祉为己任,以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重点指标监测,试点开展健康影响评估,提质健康知识普及,打造健康管家品牌,强化医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打造健康环境更美、服务更优、文化更浓、产业更强的高品质健康幸福双流。
审核:阎一冬 石贵明
校对:米果 晓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