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江苏南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完工移交。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江海产业园区域,是南通市落实《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该工程建设包括海堤生态化、互花米草治理与滨海湿地修复、潮汐交换通道修复3项修复工程,修复区域总面积2170万平方米。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需要在一年零四个月内治理近249万平方米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并在治理完成后开展地形整理、潮沟疏通作业,于修复区种植约200万平方米的盐沼植被,以恢复本土盐沼生态系统。

  解密光谱 精准锁定“入侵者”

  其中,互花米草是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不仅耐旱涝、耐盐碱,每天被潮水浸没6小时以上的时间仍能保持存活;而且繁殖能力极强,每平方米互花米草可结子数百万粒,还能依靠根茎扩散来壮大种群。为了根除这些时刻威胁着周边生态环境的“入侵者”,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研发出一种名为“基于RGB颜色聚类的植被生长状况识别方法”的监控技术,并建立了治理区域的地形三维模型,使用无人机采集地表的垂直影像;最终将监测精度提升至0.5像素分辨率的高超水平。

  项目副经理刘响表示,通过尝试用三原色色彩通道分离处理技术对采集图像进行预处理,在单通道模式下,可以看到互花米草生长状况不同的区域颜色差异明显。“这一方法让我们得以精确定位每一处互花米草入侵区域”。

  生物治理 召集细菌“清洁工”

  在确定了互花米草的分布情况后,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着手推进治理任务。为了寻找清洁且高效的治理方法,项目负责人王奎武带领团队展开新的研究。该团队从互花米草分布区域的土壤中提取了本土微生物群落,并根据种类分别培养,研究其对互花米草根系碎片的分解能力。最终,该团队采用本地采集培育的芽孢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和酵母菌调配为“微生物腐熟剂”,并将其大量喷洒在刈割后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内。

  “高浓度的腐熟剂能让刈割后的植株碎片短时间内腐烂分解,从而阻绝互花米草依靠残存根系和种子恢复种群的可能性。”王奎武说:“同时,从本土菌群提取培养的微生物对环境拥有优良的适应性,既不会产生新的污染问题,又保证了腐熟剂的效能,可谓一举两得!”

  细心呵护 盐碱滩涂重焕生机

  治理了互花米草后,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还需要在空无一物的盐碱滩涂上种植植被,恢复本土生态系统。但这些新生的植株极易受到反季节气候与高盐碱环境的威胁而夭折。“在施工现场,最容易导致苗木夭折的因素是夏季的高温暴晒,因此我们选择在夜间完成移种工作。”工程副部长杨黄兵称,建设团队连续一个月冒着夜色播种苗木,白天则为苗木提前搭设井字架遮阳棚,极大地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针对施工现场对苗木的另一大威胁因素“高盐碱”,该团队则采取填铺种植土并设置隔淋层的方法,以避免植被根系受到盐碱烧蚀。而隔淋层所用的材料采用块状、颗粒状,石屑直径必须小于1厘米,碎石直径不得超过3厘米,石粉含量不得超过10%,以确保隔淋层能充分过滤土壤中的盐碱成分。

  在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的呵护下,如今的启东滩涂,已从一片被入侵物种占据的不毛之地蜕变成为启东长江口湿地的“绿色屏障”、民众休闲游玩的新地标。

点赞(1337) 打赏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Copyright © 2024 《中国企业报》集团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